编号:110
选手:杨秀前
单位:石阡县退伍军人汽修厂
分数:54.26
排名:9
杨秀前,男,侗族,1965年6月出生,大专文化,贵州省石阡县中坝街道办事处河东村人,现任石阡县退伍军人汽车修理厂厂长、县佛顶山中药材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铜仁市第二届人大代表,石阡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县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铜仁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几十年来,他致富不忘乡亲,发展不忘回馈社会,在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抗洪抢险、脱贫攻坚等公益事业上,默默无闻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被当地干部群众赞誉为“慈善企业家”,他用爱心写下了不一样的人生!
一、辞掉“铁饭碗”工作,朝着理想前行
1985年10月,杨秀前从部队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退伍后的他被安排到距家不远的中魁乡政府工作,在走乡串寨入户工作中,映入他眼帘的是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自己在脑海中坚定了理想信念,要用在部队所学的一技之长干出一番事业,带动家乡群众致富,改变农村贫穷面貌。之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公家“铁饭碗”,在石阡县城开办了第一家私营汽修厂“石阡县退伍军人汽车修理厂”,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汽修厂逐步走入规模化,2012年被铜仁市评为一类企业,还为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免费培训实习基地。
二、心系乡亲,融合致富共追梦
2011年,他转型农业产业,把眼光投向贫困的农村,他要让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利用农村闲散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他在中坝街道办事处坪道溪村高岭承包3000余亩荒山上种植了金银花、桔梗等中药材和核桃,注册成立了“石阡县佛顶山中药材果蔬专业合作社”,全村114户社员抱团发展。他不断创新形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真正带领贫困山区群众共同致富。如今,2800亩的土地上,昔日的荒山荒地变成了一片片茁壮成长的核桃林。产业辐射周边60户村民种植核桃,每年为周边贫困群众提供了36个就业岗位和15000余个就业工日,周边贫困群众通过在合作社就近就业获得劳动收入100万余元,这样,当地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找钱,既可以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又缓解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现状,又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情系社会,捐资百万献爱心
杨秀前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30年来共捐资近200万元,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一个“农民慈善家”的感人事迹。2015年,县政协委员赴本庄镇开展调研工作时,当某干部说乐桥村有两名孩子因家庭贫困,学习、生活十分困难时,前往他家实地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两个孩子的求学费用,并承诺直至大学毕业的学习费用;像类似情况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他的资助下多名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2016年赴枫香乡调研时,在对5户贫困户的走访中,发现一名16岁的少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庭条件及差,因无经济来源,他本人很想学习一门技术,随后,立即安排技术过硬的师傅用心培养。2017-2018年2019年在石阡县工商联非公人士助力脱贫攻坚捐款捐物达5000元以上。杨秀前不论是在新农村建设、救助贫困群众、资助贫困学子等社会公益活动中,都积极参与爱心捐赠活动。在他的救助下,杨秀前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资助了多少地方、多少人。
四、心系贫困,扶贫路上显真情
以坪道溪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发展山地高效核桃产业。自2012年起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在坪道溪村高岭建设3000亩核桃标准化种植园,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群众种植核桃200余亩。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投入和管理,今年种植园核桃已开始挂果,效益在逐步产出。每年创造15000余个劳动工日130余万元劳务工资的就业岗位,重点吸收、解决坪道溪、群家山村及周边村寨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自2012年运作以来,在合作社工人队伍全力开工的情况下,每年还使用了季节性工时15000余个。合作社使用的固定工人和季节性工人都来自居住在坪道溪村及周边村寨的农民,这些农民通过合作社创造的就业岗位每年获得劳动收入130余万元,这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积极地作用。与坪道溪村和群家山村56户239人的建档立卡户、31户141人的巩固脱贫户进行结对,每年无偿拿出200亩面积的六成利润给他们进行分享。社每年无偿对贫困户进行核桃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培训他们提升能力、能干会干,引导、带动他们发展产业。
他没有豪言壮语,有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大道理,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企业家对贫困山区的社会责任。
集赞阶段已结束,现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请等待组委会通知,感谢您的关注!